跑马30公里后掉速?我总结出这3个教训!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sn530 掉速 跑马30公里后掉速?我总结出这3个教训!

跑马30公里后掉速?我总结出这3个教训!

2023-04-13 02:35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撞墙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,其中最主要的几点就是,训练不科学,补给不合理,配速不合理等等。

但也有一些普遍的疑惑,比如,为什么到30公里,就容易出现撞墙?

我们先来举个栗子:

假设一个人体重为65kg,体脂率大概为10%(完美身材),那么身体大约有6.5kg的脂肪,而每1g脂肪能产生9千卡的热量。

当脂肪全部燃烧的话就会产生:

6500×9=58500千卡的热量

人体内的糖由三部分组成,分别是血糖、肝糖原以及肌糖原,它们都可以为运动提供热量。一般体重为65kg,大概有6g的血糖,94g肝糖原以及410g的肌糖原。

每1g糖产生4千卡的热量,那么体内的全部供能将产生:

(6+94+410)×4=2040千卡的热量

再假设,这位跑者平均每跑1公里需要燃烧60千卡的热量,那么:

脂肪:58500÷60=975公里

糖:2040÷60=34公里

由上面的推算可以得知,糖大概供能30公里的跑步。体内的糖原耗尽,会发生明显体力不支,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的情况,迈不开大腿。

那么,有什么办法不“撞墙”?

有人说,没有撞墙的首马是不完整的。

这并不意味着,每次跑马拉松都要经历这么一次苦不堪言的状态。

撞墙虽然难以避免,但还是可以通过训练等方法来尽可能减少其对马拉松带来的影响。如果你不想“撞墙”,做好三点!

1、加强日常训练

没有平时不训练就能轻松完马的!是否会撞墙的一个重大因素是耐力。

平日训练可以采用LSD长距离慢跑的方法来增进耐力,让你的肌肉能够在更高配速下工作时间更长。

LSD字面是低速+长距离,但真正的核心却是在“低强度”+“长时间”,二者缺一不可。

但很多人平时训练跑30公里,32公里,甚至35公里,一跑全马,还是出现撞墙的情况,又是怎么回事呢?很可能是你的长距离跑还不够长!

因为你平时训练跑到30公里就不跑了,而全马还有12公里的距离,平时训练不去感受这12公里的身体状态和反应,那么比赛很容易就出现问题。所以,你可以尝试将长距离训练的距离增加到40公里,甚至45公里,配速比马拉松要慢些。

切记, 如果平时训练不够,长跑距离不够,质量不高,那么去参加比赛的话很容易撞墙。

2、做好配速能量分配

如果你LSD训练足够,但配速不合理,也依旧容易“撞墙”。不撞墙的核心在于,能量均匀分配,按照匀速去跑。

前半程一定要控制配速,严格按照赛前预定配速来执行,最忌讳的到了比赛现场临时改变策略。当然,跟上一个靠谱的兔子是非常好的保障。

3、及时补充能量

避免撞墙最好的方式有两个,一个是提高糖在体内的储备,另外就是提高身体燃烧脂肪的能力。一方面是通过训练提高脂肪利用率,节省糖原,发挥节流作用,使身体更加适应长时间剧烈运动。

另一方面是补充糖分,增加糖储备。一定要确保开赛时,肌肉和肝脏中储存了至少正常水平的糖原(碳水化合物),这些糖原是保持血糖水平的。

1)赛前糖原储备

建议比赛倒计时5-7天:训练减量,开始储备;比赛倒计时3-4天:吃更多碳水化合物;比赛倒计时赛前2-3天:减少高纤饮食;比赛倒计时赛前2-4小时:吃早餐。

2)赛中能量补给

每个人储存肝糖的比例是有限的,大部分的存储量约为2000kcal,大概足够供给行走或跑32km。这也是为什么马拉松进行到30-35km时,撞墙的情况特别多。

赛中补给能量对于可能撞墙的你尤为重要。必须要提前准备好补给,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,也别等到饿了才补充能量。

总而言之,合理地补充糖,提高运动能力,再加上科学的训练以及做好配速能量的合理分配,才是避免撞墙的最好武器!

不知跑友是否也有同样经历,文末留言分享更多经验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